回憶四十年前,前瞻四十年後

本文作者,1971年畢業,為鈺創科技董事長、執行長暨創辦人盧超群博士,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,榮任全球半導體聯盟(GSA)董事會主席,台灣半導體協會(TSIA)常務理事。

四十三年前,一群剛考上建中約十五歲的青年小夥子,在入學第一天,聽取學長迎新訓勉時,就被告知建中以紅樓標榜傳統的重要性,並以建中校訓「勇、誠、樸、勤」勉勵傳承。當時,建中校風相當開放及自由,學長私下悄悄地告訴我們建中其實不講門禁,「來來來,來上課,出出出,出校園,要聽課或翹課,一切授權同學好自為之」,但是結果在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五育競賽上,也從未落後他校。主要是校方長官相信同學們雖來自八方,但在小學及初中基礎教育,應已了解做人處事的基本道理,建中是負責培養「讀聖賢書所學何事,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」等更上層樓、頂天立地之氣度,所以建中三年乃是教育同學長為成人之小社會大體驗,也是自我全權負責之開始:學校老師負責傳道、授業、解惑,同學們自己負責品德及學識成長之管理也。現在回想更覺得當時師長們之作風膽大心細,能夠下放其信任給青年人,徹底樹立建中自由開放、既努力求學又歷驗人生之校園風氣,欲培養有大胸襟、大格局之領袖人才!

我是高中一班從一年級讀到三年級,當時並無依能力分班,人人立足點平等,那時校內很多補習班名師,但是大部份名師也不要求同學補習,倒是比較多的老師放任同學唸書,勉勵同學多思考書中的道理,所以養成在講堂及課外追求智慧上成長之風氣。猶記高一時有一數學名師,名符其實是「幾何學名師」及「補習班名師」,但正值大學教授們推動「新數學」觀念在高中啟蒙,因此數學教材皆改為「新數學」教法,使得此名師的光芒頓減,變成在課堂上,多傳授其個人特殊的做人做事方法,甚至扯道「厚黑學」及「人生需有三術:鑽、吹、拍」,僅留最後五分鐘及下課時間才開始教數學,讓我們這些年輕小子大開耳界,樂到不行。不過,這樣教法倒也沒有影響到大專聯考數學會考不好,因為同學們很能把持「樂歸樂,做學問歸做學問」之道理,這就是建中有「好學生群聚一堂,同窗競爭之好風氣」的厲害。同學畢業後還津津樂道「與此名師之不了情」:第一次數學月考唱名發成績時的經驗真令人「忘不了」,這位名師神態嚴肅、語氣嚇人,點名分發月考試卷,結果多位同學得零鴨蛋,這還不打緊,緊接著這位名師大聲說:「某某人負十分,某某人欠我二十分,….」大家樂得想笑,名師卻警告凡笑者再扣三十分,結果反而哄堂大笑,還好老師下課!

學校給了我們「三年一班」最好的數學兼級任導師 — 朱再發先生,全校出名、春風化雨,對數學好的同學真是精益求精,對數學頭痛的同學,他也是循循善誘、敦敦教誨,深受大家尊敬。記得當時我還考了全校數學比賽第一名,代表建中參加為期一週的校際「愛迪生高中營」,在中正理工學院學習大學程度之數理,與多間高中其數學第一名之高手切磋交流,這使我在數理方面更增加興趣並在追尋發明創新之思想上啟迪很大,也是畢業後選擇以電機數理為專業之起因。
(圖片說明: 與高三恩師朱再發老師在畢業典禮合照,深為感念。)

再說建中名師多多、學問不小:有國文老師教古詩詞可以用古語唱和律詩絕句,使我們學到唐詩宋詞要用古語唱法才能更時光倒流,充滿雅興;生物老師講求同學自我探索新知,因為當時人類甫發現DNA及RNA,老師也不只是單向教學,反而請同學們自己去國家圖書館查詢資料,而後在講堂上由師生們一同討論,我開始瞭解「做學問反覆研究,尋真理並無權威」之道理,所以我對DNA的理論和實驗,反而比單單聽課來得更深刻;地理老師講中國的山川、台灣之風情,再到全世界的地理,彷彿讓我們青年學子夢想自己正繞著地球玩透透,也導引我後來想出國看世界之追求;在化學方面,遇上兩位名師一男一女,雖各自解題之Approach完全不同,但卻收異曲同工之妙,影響至我們當屆以化學系為大學第一志願的人還真不少;還有一位物理名師,在校能授課之班級有限,同學們爭先地參加補習課程,歸因於他傳授物理知識非常活化,即使講課到聲音沙啞,依然風趣且重視原理及原則,所以我們那屆同學物理成績考得相當好;建中真的有很多特別的教師,甚至為了不願教本宣科,主張上課不必由老師講課,反而引導學生可以談天互動或者站講台試教課,人人學教書,因此逼要講課者同學不得不好好唸懂書,所以「教學相長」我在年輕時已有親身體驗。

除了在課業上大家互相較勁,在建中我還學到「人外有人」:同學們個個生龍活虎,在課外活動非常活潑。還記得建中以打橄欖球聞名,喜歡體力互撞、狠命得分的同學真正不少,下大雨時也在大操場上滾地搶球,搞得全身泥濘竟大呼過癮,勝利後擁抱一團,正是快樂無窮;我喜歡打籃球,一下課大家就衝向籃球場上以球會友,十幾分鐘都不放過,上課鈴聲響起,大家大汗淋漓又衝回教室上課,真正「味道」十足迄今難忘;還有同學喜歡太極拳社、土風舞社、管弦樂團、樂儀隊、打網球,凡此種種社團不勝枚舉,每個人都可在自己的興趣上發揮,所以建中同學大家感情很好,課外活動也是「物以類聚、眾人同樂」,高中光陰毫無虛度!
本次校慶畢業四十年之我們,將有百位準備返校慶祝,除了憶往,本人鼓勵大家也當勇敢地往前再看四十年,屆時我們同窗還能返校者應該是「老兵不死」,所以藉此機會呼籲大家平時要多參加同學會,把握機會多回母校,與校友及同學們相聚互動,再沐春風其樂融融。簡理事長在同學會常常妙語如珠,以打油詩同樂:「二十看學歷、三十看能力、四十看經歷、五十看財力、六十看體力、七十看病歷、八十看黃曆、九十等著見上帝」,多憶當年、多念同窗、多參加同學會、多回饋母校、多提拔後進、多幫忙校友,就可以青春回位、英雄不老!所以簡理事長又言:「(以台語發音)人生七十才開始、八十全街滿滿是、九十同學沒稀奇、活過一百看百二」。所以大家鼓起豪氣暢談四十年後,建中畢業同學必是長江後浪推前浪、青春年少、人才濟濟、貢獻良多;屆時科技日新月異,甚至人類應該可以飛去月球渡假,樂活在水底皇宮,各種目前還無法想像的事,將被創新不窮,建中後進不但不缺席,更將是領航者;猶如我們四十年前學在建中,當時電視、飛機才展露頭角,汽車還不普遍,哪有手機,迄今一隻姆指控制彩色面板就可環遊世界,隨時加入各種社群活動,人類文明如此進步,建中人之貢獻絕對不少,有發明家、有教授、有醫生、有工程師、有企業主、有創業家、有大律師、有大法官、有文學家、有詩人、有公務員、有軍人、有總統、還有人做了大丈夫、爸爸、爺爺等等,也真夠偉大;因此未來四十年的文明進展,建中人更要領導風騷,當仁不讓,在此請建中人老、中、青三代,大家鼓勵大家!

(圖片說明:民國六十年夏,畢業典禮與母親合照於建中標竿紅樓前,此時紅樓與現代紅樓各有風味。)

相較於四十年來在科技上的日新月異,而反映在人性上的變化顯得不大,我盼望建中學子在高中這段從「未成年」到「成年」的重要成長階段,宜將做人處事的道理延續且更加發揚光大。猶記高中時期收獲最大的就是健全人格之養成教育:當時認識孔子、學了論語、看了孟子、讀了老子;做人認同禮運大同篇其中所言: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」;做事瞭解禮記大學篇: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」並力行「茍日新、日日新、又日新」;還有朱自清的「背影」,蘇東坡赤壁賦「大江東去浪濤盡,千古風流人物」等詩文;這些都在高中教育潛移默化下,培養了健全人格功不可沒。
前瞻未來四十年,期望發揮人性光輝,回歸人性最基本,也就是「正派做人」、「正直做事」、「正氣立身」。回想高中時,老師授課論及英法革新、美國立憲,我等華人也不落後,有孫中山先生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,又有「五四運動」中胡適等大儒倡導白話文,及青年人也須扛起國運,老師特別鼓勵我們建中人要懷抱做大事之理想,不要天天鴛鴦蝴蝶夢,更要中西並用、縱貫古今,做建中人就是要有這種國際開合的氣魄。中華民國迄今百歲,建中今年已逾一百一十三歲,但是世界各角落不少人們還得追求「所謂德先生(Democracy)及賽先生(Science)」,例如最近中東及埃及還有追求民主改革而犧牲生命的平民事蹟;比較起來目前台灣太幸運,社會之自由民主已不在話下,人人都有德先生,我們要好好珍惜;但在找真正的賽先生方面卻顯得腳步蹣跚,因此寄望建中人責無旁貸,尤其建中同學報考理工醫農科居多,更應擔負起此重責大任:「本之科學精神做人,用以科學實證做事,務必實事求是,絕不口水濫言」,才能使台灣社會在更先進高科技文明發展下,能充份享受人類最珍貴的需求:踏實、相愛、平安與快樂! 我所看到的「建中精神就是自由、民主與科學」! 篇幅有限,就此停筆,四十三年前我們從建中師長手上接下之紅樓傳承,如今我以這樣的精神鼓勵學弟們,未來更多更多的四十年,建中的活力及對社會的貢獻,永續蓬勃發展!